张说可能会在以后实现,我不太理解,以什么方法实现呢,是肉体永生,还是思想变成数据版实现永生呢?我更偏向是数据版的自己,可是数据版的自己是真的自己吗,它就算拥有我的思维,那也不是当前的我所能感受到的永生,这种永生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意义吗?
张说可能会在以后实现,我不太理解,以什么方法实现呢,是肉体永生,还是思想变成数据版实现永生呢?我更偏向是数据版的自己,可是数据版的自己是真的自己吗,它就算拥有我的思维,那也不是当前的我所能感受到的永生,这种永生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意义吗?
身体对于我们而言更多的是一个载体形式,在我们从小长大的过程中,是身体在不断吸收周围物质来成长,本质和世间一切物质组成无异,都是彼此转化的过程。盛衰也都是自然的规律。
维持身体的长久存活以达到永生,或许需要对抗正常衰老过程,那种感觉会使人觉得并不和谐,如果自己的身体不再变化,那么却一直生活在周而复始变化的世界里,我们就显得很格格不入。
如果是更换新身体来永生,那么更换的本质就成为了思想的迁移,不禁使人思考思想意识、精神是如何存在的,大家通俗最喜欢使用的比喻就是如同计算机数据,一份可迁移的数据,那么如何使得这份“数据”唯一化,或者是使得思想意识具有连续性?
当然,在日常生活感受中,我们能够感觉到思想意识的不连续性,这种感觉也并未影响正常生活,想法的产生总是难以捉摸,并非完全可预测,我们的记忆也很有限,常常忘掉大量信息,或许是记忆的遗忘令我们产生了不连续的感觉。好比在睡觉过程中做了梦,我们往往不会在梦的开端立马认识到这是梦境,除非其不合理性很强,否则基本上都是顺应着梦的情节往下,不会随时都去思考我是如何进入这个场景的,这是如何开始的,所以感觉上的不连续并不影响我们思维的继续。很像是程序运行起来了,有初始条件环境满足就能从某一阶段继续而不必总是“从头开始”。但也无法保证数据化后的我们不会在某一刻思考自己是如何开始的,是否记得过去的细节,就像我们从现在开始去回想自己最最久远的记忆是什么,自己是如何开启这一生的,或许有一些画面,但那是真的记忆还是参杂了想象。
对于永生而言如果记忆能够一直保持,那么其内容将不断累积越来越庞大而它们中有多少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如何记忆有限,那么当一部分记忆失去后,那并不会否定我们不再是我们自己?若是记忆的基础形成了我们,那么能遗忘一切,对一个人而言就算是重新开始的新生了吗?那么此时“永生”也不能对其成为“永生”了吧,毕竟其自身已经无法判断。或许那种想象的永生不会成为人们永远的选择,重新开始才是。
*【皆为个人想法,希望友好交流。】*
就算没有果克星科技,在地球上,也有投胎转世的事件发生,也有上身、请神、问阴事等等。证明灵魂是存在的,并且可以脱离肉体。张祥前说不同物种不同性别的灵魂都是不同的,不能转换。这点我不太相信,也许果克星科技对地球人的能力了解还不够多呢。利用果克星科技实现永生了之后,就可以一直修仙了,说不定个体能力会超过果壳星人,进而对宇宙的理解也会超过果克星人。